年內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許可證遭注銷 汽車類中介成“大戶”2019-09-26 15:51來源:和訊網瀏覽數:404次
一則廣東銀保監局注銷廣東華灝保險代理等2家機構的保險業務代理許可證(以下簡稱“許可證”)的公告揭開了保險中介市場數量縮水的冰山一角。而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年初至今,各地銀保監局已陸續注銷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的許可證,其中保險專業中介機構46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34家。業內人士分析,許可證頻遭注銷的背后,除了清理“僵尸”機構外,企業自身經營策略轉變,主動退出者有之;而在監管嚴查中介違規亂象的大背景下,保險中介公司經營門檻提高,被動離開者亦有之。 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許可證遭注銷 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統計發現,年初至今,銀保監會派出機構共注銷了近400家保險中介機構的許可證。細究注銷的原因不難發現,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被所屬法人機構撤銷、依法注銷、依法吊銷、主動撤銷等均又上榜。 其中,保險許可證期屆滿未延續占注銷大頭,241家公司因保險許可證有效期屆滿未延續被注銷許可證,如湖北萬聲通訊有限公司、新亞飛洛陽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等。 同時,還存在主動退出的情況,如16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如河南智行慧通汽車保險代理新鄉分公司、廣泰保險代理永城分公司為公司主動撤銷;22家公司被注銷原因為被所屬法人機構撤銷,如河南中鑫之寶保險代理陜西分公司、陜西世紀豐泰保險代理有限公司蒲城縣分公司等。 此外,98家公司被依法注銷保險營業許可證,如廈門建發汽車有限公司、福建通眾汽車貿易有限公司等;7家公司因銀保監局不予延續被注銷許可證,包括北京啟盛保險代理、廣東華灝保險代理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兩家公司被吊銷了保險營業許可證。哈爾濱市道里區鑫蘋果汽車裝飾商店因存在利用業務便利為其他單位或個人謀取不正當利益問題,被黑龍江銀保監局吊銷;另外,北京惠邦保險經紀由于編制、提供虛假資料的問題被吊銷許可證。北京商報記者撥打上述兩家公司在天眼查上顯示的號碼,一直未有人接聽。 據公開資料顯示,哈爾濱市道里區鑫蘋果汽車裝飾商店成立于2011年12月30日,主要經營零售汽車裝飾用品,汽車配件;代理機動車輛險,家庭財產險,人身意外傷害險;北京惠邦保險經紀成立于2003年09月12日,經營范圍包括為投保人擬訂投保方案、選擇保險人、辦理投保手續等。 對此,中國社科院保險與經濟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王向楠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嚴厲打擊保險中介機構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存在的編制出售虛假保單、多套賬務、截流挪用保費等行為。 汽車類中介公司成注銷“大戶” 值得一提的是,據北京商報記者統計數據顯示,334家保險兼業代理機構被注銷許可證,其中僅汽車、機動車類保險兼業代理機構就達到了157家,占據了許可證遭注銷機構的半壁江山。 如2019年7月10日,湖北銀保監局注銷了武漢市浩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鐘祥市楚康汽車商貿有限公司等5家汽車類代理公司的許可證;而深圳銀保監局在2019年4月16日注銷了包括深圳市鵬大昌汽車服務有限公司、深圳市興業汽車有限公司在內的59家機構的兼業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 緣何汽車類代理公司成許可證被注銷的“大戶”?對此,北京商報記者采訪位于湖北省鐘祥市楚康汽車商貿有限公司。針對因到期未延續許可證被注銷保險業務許可證的原因,該公司相關人員回應稱,一方面,湖北銀保監局對于許可證的延續要求嚴格,另一方面,公司打算變更經營范圍,保險代理業務不在其調整的經營范圍內。 而針對汽車類代理公司扎堆注銷保險代理許可證的現象,上述人士坦言,在當前經濟大環境下,多數公司都在紛紛縮減業務,集中在自己的主營業務上。 王向楠分析稱,首先,該類機構本身經營相對更多變;其次,受新車銷量等因素的影響,車險業務增速較慢,新型直銷方式、經紀人、個人代理人渠道的發展也對此次大規模注銷產生一定的影響。此外,代理車險業務的合規要求也在不斷提升,大批不符合資質的代理機構因此被注銷許可證。 除了汽車類中介外,航空類、旅游類、信息咨詢類、商貿類等中介公司也都在注銷名單之列。如今年4月16日,深圳銀保監局注銷了中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保險代理業務許可證;5月8日,廈門銀保監局注銷了廈門廣通國際旅行社有限公司和廈門聯和航空服務有限公司許可證。 業內人士分析稱,8月底,銀保監會下發了《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對商業銀行代銷保險業務的業務準入、經營規則、業務退出、監督管理等提出了詳細要求。而對其他領域的保險兼業代理業務的相關政策或也在調整過程中,監管部門或暫停了部分延續業務。 保險中介“準入門檻”提高 監管部門嚴把“入口”,抬高準入門檻。今年8月銀保監會下發的《保險中介機構行政許可事項服務指南》便將保險代理、保險經紀、保險公估三個主體準入規定進行了統一整合,同時加強了對申請人的管理。 如為防范中介行業的風險隱患,在市場準入的這個環節就開始實施有效的隔離,有助于保險中介行業的運行更加規范,上述文件對中介業務的商業模式進行了明確規定,同時增加“風險測試”的要求。 此外,在注冊資本金上,上述規定也明確,全國性和區域性的保險專業代理機構、保險經紀機構及公估機構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如全國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為5000萬元,區域性保險專業代理機構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10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從保險兼業代理來看,截至2018年底,保險兼業代理機構3.2萬家,如此龐大的保險兼業代理數量,難免魚龍混雜,代理資質參差不齊。某保險代理機構負責人便直言,兼業代理機構中,存在一些僵尸企業的情況,即只掛名,但少量開展業務甚至業務量為零。 而從年初至今各地銀保監局注銷的機構數量來看,保險兼業代理占比近九成,多達334家。 王向楠便表示,兼業代理機構亂象頻生的原因在于,相對于專業代理機構,違規成本更低、網點眾多,且多位于三四線城市,監管檢查的成本更高;其次,兼業保險代理許可證的價值低于專業代理的許可證,對于代理權的重視程度不高;此外,兼業代理機構人員從業素質普遍不高,保險專業人員少,缺少專業的保險知識。 本文首發于微信公眾號:保險秘聞,摘錄和訊保險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樂保在線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